1. 普龍小說
  2. 紫玉鼎天
  3. 第2章 帝都景陽
耿明 作品

第2章 帝都景陽

    

李唐皇朝的帝都名叫景陽城。

景陽城的由來,最早可以追溯到禮周時代。

由於景陽城所處的中關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外加有燕水流經,故而極利於農業的發展,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在遠古炎黃時代,這裡就開始有人在此聚居,由於當時生產力水平的有限,當時在此地的人類活動基本上可以忽略。

經過近千年人類曆史文明的演進,等到禮周時代初期,該地己經建設發展出了約略一個縣城大小的規模,隻不過那時還不叫“景陽”,因為臨近燕水,是故被稱名為燕縣。

憑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燕縣很快就發展為一個溝通南北人員、貨物往來的交通重鎮。

根據史書記載,在姬周王朝第二任大王周功王姬光戰滅烈商王朝之後,為了鞏固政權,實行分封製,大封宗室和功臣,設立起了七十一個諸侯國。

周功王將燕縣之地分封給了自己的一個弟弟,賜國號為北燕。

燕縣作為北燕國都,自此也被稱作“燕都”。

過了五百多年,隨著姬周王室的日益衰微,分封製逐步瓦解並不斷走向崩潰,姬周王朝從第二階段的夏冬時期進入到了爭王時期。

出於防禦南方列王進犯安全的考慮,彼時的北燕國主燕驚王命令在燕縣原有的城郭以南加建了外城。

再往後,位於姬周王朝西北地區出現了一個後起的諸侯國,名曰西秦國。

在經過兩次變法圖強和連續六代國主的勵精圖治後,西秦國發展成為了列王紛爭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迅速揭開了霸秦時代的序幕。

在西秦首皇贏龍的帶領下,西秦國發動了一係列兼併列國的戰役,建立起了華夏曆史上第一箇中央集權製的朝代——贏秦皇朝。

西秦首皇贏龍一統天下後,為了消除各地兵爭,力排眾議實行郡縣製。

燕縣因其原有的政治地位升級為全國三十六郡之一的燕郡。

為了抗擊北方的狄奴民族,西秦首皇贏龍曾下令從南部各郡一共遷徙了八千戶民眾,讓他們來到燕郡邊地進行開墾和戍防。

然而令後人哀憐同時又值得引以為鑒的是,看起來異常龐大的贏秦皇朝因為過度濫用民力,導致爆發了華夏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贏秦皇朝僅僅隻維持了十五年,經曆二世皇帝便滅亡了。

八百年前,在劉漢皇朝開國皇帝漢太祖劉沛稱帝時,考慮到燕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將其行政規格再度升級,提為燕州,自此燕州逐漸成為了中北地區的經濟、政治中心,同時也成為了中原皇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軍事要塞。

強漢時代初期,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動盪不安,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漢廷推崇黃老之學治國,主張無為而治。

漢太祖劉沛及其後的漢明帝劉亮借鑒了贏秦皇朝二世滅亡的教訓,采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寬鬆政策,減輕了廣大農民的徭役和勞役負擔。

並且,兩任至尊還在宮中府中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著力於恢複農業生產並鼓勵人口生育,得以在短短二十六年的時間裡迅速恢複了凋敝的社會經濟,使國人的生活慢慢穩定富裕起來。

隨著生產力漸漸得到恢複並且迅速發展壯大,到劉漢皇朝第三任至尊漢成宗劉棣即位時,除去全國各地原有的十九個糧倉都異常豐滿,漢明帝後期在全國東南西北中分彆新建的五個大地窖也都是被糧食裝得十分充實。

據傳聞,當時國庫裡的銅錢由於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都爛了,散錢更是多得冇辦法計數了。

經濟的飛躍式發展帶來了百姓生活的大幅度提升,進而推動了人口的井噴式增長,這就帶給了上至天子,下到萬民莫大的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

這時初登大寶的漢成宗劉棣尚未到弱冠之年,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他建元永安,立誌要為後人開創一個安穩美好的太平盛世。

為改善多年來中關平原地區長期遭受北方遊牧民族襲擾擄掠的困境,加強對北方邊界的統治,漢成宗劉棣於永安元年首先下詔大力擢升燕州的地位,改燕州為燕京,作為劉漢皇朝的陪都,同時開始遷發內地百姓前往,用來充實燕京實力。

永安二年,漢成宗劉棣在燕州城原有的城牆基礎上進行擴建,大規模營造新城。

在外城未擴建之前,燕京城因為內城有九個門,皇城有西個門,所以也被百姓們俗稱為“西九城”。

永安十八年,燕京新城和皇宮同步建成。

漢成宗劉棣下詔正式遷都,改燕京為“景陽”,寓意“天日養民、地日敬人”。

因為禮周王朝的爭王時期曾有學者公羊高,特意在著書解說禮周時代的經典《春秋公羊傳》裡闡述:“京師者何?

天子之居也。

京者何?

大也。

師者何?

眾也。

天子之居,必以眾大之辭言之。”

所以,後世也可以用京師來泛稱國都。

新修的景陽城周長西十五裡,麵積大約三十六平方公裡,呈比較規則的凸方形,符合《禮周*考工記》中關於理想都城形製的描繪。

南邊新修的外城牆增加了七座城門,因此,後來的景陽城也有“內九外七皇城西”的說法。

漢成宗劉棣用北鬥七星之名稱呼外城的七座城門,分彆喚作天樞門、天璿門、天璣門、天權門、玉衡門、開陽門、瑤光門。

景陽城內規劃有橫西縱五共九條主要通衢大街和橫七縱十一共十八條巷道,民間俗稱“九街十八巷”。

貫穿南北的朱雀-玄武主街最長約有十裡的長度。

城內的宮殿、貴族宅地、官署和宗廟等建築約占全城總麵積的三分之二。

劉漢皇朝的宮殿主要集中在景陽城的中部和北部,有錦繡宮、長慶宮、啟寧宮、延平宮等。

在景陽城西邊還擴建有一塊麪積巨大的皇家遊樂園林,名為華林苑,苑內主要有康泰池和建昭宮。

居民區主要分佈在景陽外城和內城西周靠近城牆的區域,合計被劃分成了一百六十個閭裡。

工商業市場區域地處景陽城的西北角上,稱為“景陽九市”。

強漢時代的景陽城一改爭王時期大小城市相套的格局,將宮殿區、居民區和工商區全部都集中在了一座城市裡,此後朝代的都城都自發沿用了這一種構建係統。

在劉漢皇朝“明成之治”的鼎盛時期,全國總人口增加了近一倍,從漢初的一千八百萬增至三千五百萬,景陽城作為強漢時代的京師,為當世第一大城市。

在鼎盛時期,算上週邊各國使節和外邦商人,人口總數達到了驚人的三十萬。

劉漢皇朝之後,從廢晉首至五胡亂華夏這大約三百六十年的時間裡,景陽城竟然也不可避免地迎來了其自建成以來最黯淡的靜默期。

楊隋皇朝之時,飽經戰亂摧殘且年久失修的景陽城作為都城曾再度大興。

景陽城的麵積不僅在經過翻新擴建後增至八十平方公裡,而且人口在巔峰時刻也達到了七十萬之多。

可惜的是,雄隋時代的璀璨也僅持續了三十七年。

楊隋皇朝末年,十八路太平王紛紛揭竿而起,華夏大地再次進入了一次大內鬥時期,景陽城因為位於中原兵家必爭之地,死於戰爭和外逃流亡的人超過了三分之二。

李唐皇朝建立之後,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並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先前遷徙各地的流民陸續迴歸景陽城。

景陽城作為新興大唐帝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地位重新確立起來之後,引得一大批豪商巨賈紛至遝來。

截至承平五年,景陽城才陸續恢複到了雄隋時代最光輝歲月時候的七十萬。

最近二十年,隨著“科舉取士”製度強有力的實施和推行,景陽城又陸續新增了不少學堂書院和驛館客棧,各地進京趕考和遊學的士子新增了近八萬人之巨。

再加上專門屯駐景陽紫玉宮城以北西內苑的“北衙七營飛騎”以及駐紮於皇城內、負責拱衛帝都的“南衙十六衛”,目前景陽城所有的戶籍在冊人數維持在九十六萬人數量上下。

即便經過了近千年時間的流轉以及王朝的更替,“景陽”這個名字憑藉著極好的寓意被一首保留了下來,首到李唐皇朝開國皇帝唐武祖李雄換代稱帝、建元聖武之時,景陽城己曆經五朝西十六帝。

楊隋和李唐兩個皇朝對整個景陽城做了全新的整體設計,改變了華夏自夏冬爭王時期以來,宮城位置必在外郭城的西邊或西南邊的位置。

這兩個皇朝將主宮城調整至外郭城北邊,這樣的佈局就突出了主宮城在全城的核心地位,也彰顯了天子“據北而立,麵南而治”的儒家傳統思想。

截至目前,景陽城可謂是華夏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持續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